7月7日至11日,由yh86银河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赵金刚老师带队,人文学院、日新书院“思政实践”课程支队联合河南大学宋文化研究院等单位,以“‘洛学寻根·理润初心’二程文化与新时代青年精神涵育研习营”为主题开展思政实践。两校共50余名师生,历时5天,走遍开封、洛阳、郑州3地,考察12处历史古迹、抗战纪念地、产研一线,组织8场学术讲座,深入探寻二程理学文化根脉,感悟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支队成员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合影
研习营以“洛学寻根”为起点,用多场专题讲座串联起理论脉络,从程朱理学的当代价值到宋代开封城考古发现,再到二程洛学与宋学精神的传承,用跨学科视角为同学们搭建起二程文化、宋明理学与当代社会的对话桥梁。
在“西园研史·崇文读书会”上,两校同学分文学、历史、哲学三组,研读《宋代文学通论》《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宋学的发展和演变》等经典著作,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宋文化的理解。

支队成员进行“西园研史·崇文读书会”
在开封博物馆,同学们通过宋代文物与复原场景,直观感受“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盛景;在嵩县二程故里,同学们于古朴的祠堂与碑刻间追溯二程讲学授徒的历史足迹和理学精神;河大古建、伊川书院、洛阳龙门石窟的建筑艺术、佛像雕刻,展现着宋文化、佛教艺术、教育传统的交融,帮助同学们在古今对话中锚定新时代人文坐标。

支队成员在洛阳龙门石窟调研
同学们从历史深处汲取营养与力量,并将其带到对现实发展的积极探寻之中。同学们在嵩县陆浑湖环湖产业带,调研生态保护与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在伊河之畔的中原药谷科创园,感受生物科技对传统中医的赋能,深刻理解“文理交融”的意义;在洛阳古城,感受宋文化元素带来的古朴、雅致和生活气。实地考察让“知行合一”的理念具象化,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传统在当代文旅产业中的活化,并深刻认识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在嵩县抗战办学旧址,两校师生共同诵读《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和《国立河南大学复校纪念碑碑文》,以此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支队成员在河南大学嵩县办学旧址合影
行胜于言,扣文脉、溯历史、悟精神,最终是为了在新时代更好前行,而传统文化是源头活水般的动力源。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秉持这一指示精神,支队成员以“思政实践”为载体,既在躬身实践中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育乡间、赋能产业所展现出的精神力量和传统智慧,又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在带队教师带领下撰写扎实的调研报告,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历史古迹的保护、文旅产业的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yh86银河新闻网7月29日电)
供稿:人文学院
编辑:贠尔茹 郑青春
审核:周襄楠 黄思南